青海: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按照省委十一次全會決策部署,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在繼續擴大有效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創新、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防風險,切實增強發展動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效益的基礎上,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農牧民轉移就業105萬人次,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控制在3%左右,主要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75%以上,湟水河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3%以上,節能減排目標控制在國傢規定目標以內。
以供給側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推進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必須抓住關鍵環節,綜合施策,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全面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全面啟動“兩個倍增”工程,加強“產學研用”聯動,著力攻克鹽湖鋰鹽高純化等一批關鍵技術,推動創新集群發展。啟動實施“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劃”。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
加快工業結構轉型升級。啟動“百項改造提升工程”和“百項創新攻堅工程”,確保工業增長7%左右。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改造傳統產業,延伸補強下遊精深加工產業鏈。使新興產業成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乘勢發展輕工紡織、飲用水、中藏藥加工、民族用品等消費品工業,構建具有高原特色優勢的輕工產業體系。
多措並舉化解過剩產能。對主動退出產能的企業給予支持,對“僵屍企業”停止財政補貼和貸款供給。鼓勵企業兼並重組。嚴格環保、能耗、技術標準,繼續開展專項對標行動,對技改後不達標企業或設備依法關停,大力淘汰落後產能,為先進產能騰出能耗、資源、資本和市場空間。
降低實體經濟成本負擔。堅持內外統籌、創新突破,開展企業降成本增效益專項行動。認真落實降低稅負、融資、物流等普遍性減稅降費政策,堅決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特別是壟斷性中介服務收費,全部取消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面實施營改增,落實資源稅從價計征政策。推動發電企業和用電企業直接交易,降低過網費用,努力保持相對低電價優勢。加大票據貼現力度,設立企業“過橋”融資轉貸資金,幫助企業降低信貸成本。支持鐵路運輸實行“一攬子”價格,減少高速公路收費,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降低運輸成本。引導企業強化綜合成本控制,提高盈利水平。
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特色、高效、有機和品牌農牧業,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畜產品供給體系,確保一產增長5%左右。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持續深化農村牧區改革,讓農牧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
以擴大有效需求支撐經濟穩定增長
推動消費、投資、出口協同發力,持續釋放需求潛力和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優化投資結構,強化基礎支撐。搶抓機遇、彌補短板,突出重點、優化投向,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交通方面,加快格庫鐵路建設,推進青藏鐵路格拉段擴能改造、格爾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設,力爭開工西成鐵路。確保果洛機場通航,推進祁連機場建設、格爾木機場改擴建等工程,力爭開工青海湖機場。
挖掘消費潛力,擴大消費需求。提升傳統消費,發展新型和中高端消費,確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著力發展以旅遊休閑、教育培訓、信息服務、健康養老、文化體育為重點的服務型消費,以消費者體驗、個性化設計、柔性制造為特色的時尚消費,培育新能源汽車、節能產品等綠色消費,啟動皮卡等輕型貨車下鄉政策。增強朝陽國傢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帶動作用,加快線上線下互動融合。推進以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供給制度改革,支持進城農牧民在城鎮購房,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政策通道,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釋放住房剛性和改善性需求,有效化解房地產庫存。加快城市特色商貿街區、大型綜合體建設,加強農村牧區商貿體系建設。
加強對外貿易,增創發展優勢。啟動實施“出口自主品牌培育計劃”和“千萬美元潛力企業培育計劃”,力爭進出口總額增長10%左右。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打造大美青海新優勢
牢固樹立生態保護優先理念,馳而不息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努力走向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強化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縱深推進三江源二期、祁連山生態保護建設、環青海湖綜合治理、湟水河流域南北山綠化等重大生態工程,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濕地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專項工程,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持續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實施“碧水藍天行動”,抓好湟水河等重點流域和水域生態綜合整治,確保湟水河水質持續向好,重要河流及湖庫水質保持優良。完善東部城市群及格爾木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城市揚塵、燃煤污染及工業污染治理,完成剩餘黃標車總量70%的淘汰任務。深入開展“傢園美化行動”。繼續建設一批美麗城鎮,再建設300個高原美麗鄉村,打造我省清新潔凈、宜居宜遊的人居環境。
著力發展生態經濟。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牧業、生態旅遊業和生態文化產業,積極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種養、加工、商貿、光伏等產業,努力拓寬“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之路。大力發展對生態環境最具“親和力”的旅遊產業,圍繞打造“一圈三線三廊道三板塊”格局,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綜合服務能力,推動旅遊業態和產品多元化,力爭互助故土園成功創建5A級景區,不斷提升“大美青海”美譽度和影響力,努力把旅遊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中國三江源國傢公園體制試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強化生態補償制度,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健全排污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和交易市場。完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制度,實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機制,做好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體制改革工作。
以新型城鎮化為牽引促進協調發展
全面準確把握新型城鎮化內涵,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創新、依法治市,加快構建符合青海實際的現代城鎮體系。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牧民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力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左右。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雙落地”,進一步放寬西寧市落戶限制,建立農牧民進城購房和租房財政補貼政策。建立健全“人地錢”三掛鉤機制,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完善城鎮體系佈局,推進海西三行委行政區劃管理體制改革。
做好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重點抓好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街區路網、停車場、垃圾處理設施和自行車“綠道”建設。開工西寧軌道交通1號線,加快西寧大外環公路、海東核心片區建設。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試點,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細化水平。
創新區域發展模式。東部城市群著力打造區域性高新技術產業、金融、商貿、信息、物流中心,增強綜合承載力和龍頭帶動作用。柴達木地區加快實施一批循環產業和補鏈項目,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產業競爭優勢。環湖地區積極發展種養、加工、旅遊等特色產業,努力建設全省生態旅遊、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示范區。三江源地區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努力建設國傢重要的生態產品供給地、生態安全屏障和特色文化旅遊目的地。
以經濟領域改革為重點拓展發展空間
在繼續抓好生態、司法、醫藥衛生三大“國字號”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經濟領域改革,協同推進其他各領域改革,力爭取得更大成效。
著力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打好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增強市場競爭優勢。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建立負面清單,放開市場準入,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企重組整合,同等享受結構性改革的各項稅費減免政策,加大對民營企業傢財產權和創新收益的保護力度,有效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深化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
加快金融業創新發展。
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力爭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商品貿易、人文交流、合作平臺打造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行精準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集群招商,吸引更多高端制造業和先進服務業項目落地我省,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支持企業廣泛參與國際國內經貿合作交流,創新思路,再接再厲,增強青洽會、藏毯會、清食展等招商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重點辦好第十五屆環湖賽,抓好對口援青工作,全方位提升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以“民生十件實事”為抓手推進共享發展
2016年,我省繼續集中75%左右的財力,辦實事求實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 May 21 Mon 2018 15:25
青海: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